摘要:北京开展公共场所“强制刷脸”专项治理,市民可通过12345举报
据网信办消息,7月起,北京市将开展公共场所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人脸识别信息专项治理,如果公众发现违法违规行为,可以及时拨打12345举报。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公安部联合公布的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》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,其中规定,非必要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公共场所唯一验证方式,就是说,若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,应当为其提供其他合理且便捷的身份验证方式。
近年来,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,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拓展,社区,高校、银行、超市等场所都存在刷脸的情况,“人脸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,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、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,具有唯一性、不可更改性等天然特性,一旦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,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,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。”
北京市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处处长杨虎表示,目前,在市网信办的指导下,已有69家单位通过“个人信息保护业务系统”(https://grxxbh.cacdtsc.cn)履行备案流程,网信部门正在逐一跟进,督促个人信息处理者依法合规处理个人信息。
7月起,北京市网信办还将会同有关部门,聚焦交通运输、住宿旅游、教育培训、文化体育、物流商贸、休闲娱乐等领域,开展公共场所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人脸识别信息专项治理。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公安部联合公布的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》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,其中规定,非必要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公共场所唯一验证方式,就是说,若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,应当为其提供其他合理且便捷的身份验证方式。
近年来,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,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拓展,社区,高校、银行、超市等场所都存在刷脸的情况,“人脸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,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、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,具有唯一性、不可更改性等天然特性,一旦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,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,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。”
北京市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处处长杨虎表示,目前,在市网信办的指导下,已有69家单位通过“个人信息保护业务系统”(https://grxxbh.cacdtsc.cn)履行备案流程,网信部门正在逐一跟进,督促个人信息处理者依法合规处理个人信息。
7月起,北京市网信办还将会同有关部门,聚焦交通运输、住宿旅游、教育培训、文化体育、物流商贸、休闲娱乐等领域,开展公共场所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人脸识别信息专项治理。

扫码关注
看卡·买卡·用卡就上搜卡之家
免责声明: 搜卡之家 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文章来源 :
发表评论